| 推 荐 日 记 |
| 日 记 之 星 |
| 推 荐 专 题 |
|
|
|
|
|
2011年8月1日 星期一 |
La Petite Lili Claude Miller改编自契诃夫的《海鸥》,每一处都改编的恰到好处。这里描写了一个大家庭,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问题。关于艺术与现实的争论,是契诃夫和导演共同的灵魂,只不过在契诃夫的《海鸥》中,他们都没有找到出路,而在Claude Miller的电影中,导演安排了这样一个结局,那个曾经在艺术上找不到出路的年轻人Julien开始把自己的四年前的这段经历写进剧本,准备自己平生第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电影。 那么,回首四年前,Julien到底有着怎么样的经历呢?他是一个有着叛逆精神的年轻人,想要表达新的形式和新的内容。然而,一味求新让他越发迷失在艺术的迷宫中,首先他拍摄的一段具有新形式的短剧遭到他母亲Mado,一位巴黎著名的电影明星,的嘲笑,那么旁人的赞赏并不能挽回什么,Julien处于愤怒当中,他很害怕自己永远找不到属于自己的艺术了,他也很害怕他自己并没有艺术天赋,永远在艺术大门的外面徘徊。关于艺术的争论正式开始了。与其说是争论,不如说是争吵,吵到不可开交,一塌糊涂。 围绕短剧艺术的争论有两场戏,一场是在大家观赏Julien拍摄的短剧的室内;影片的枯燥让Mado一开始就精神没法集中,她不知道是不是故意要做出一系列不经意的小动作表示她的不耐烦,这些早就看在Julien的眼中,他已经有些按捺不住了;Mado的一串钥匙落在地上的叮当声,终于让Julien爆发出来,他关掉影片,愤怒的离场而去。母子关于艺术的看法已经初露端倪。 第二场是在之后的一次家庭聚餐上展开的。Julien终于回到大家身边,并开始攻击当今电影界的庸俗,他像斗志昂扬的公鸡,发表着自己偏激的看法,或许他并没有意识到他精神上的纯洁在没有找到庸俗的现实做依托的情况下,形不成独特的艺术形式,所以他空荡荡的愤怒之箭始终射不中艺术的靶。他的咄咄逼人似乎让Lili看清楚了他内容的恐惧和无助,她毅然抛弃了Julien,转向Mado的情人Betrice,一个中年剧作家。 儿子和母亲同时失去了自己的情人。Julien在万念俱灰的情况下,找到了自己的母亲,向他倾诉自己的内心的创伤。母亲被儿子吵醒了,或许她根本就没有睡着,没有睡眠的折磨,情人的离去,让她无法安慰身边儿子的创伤,她让儿子睡在自己身旁,却忍受不了儿子慢慢抱住她的手臂,她起床要去喝水,她说她受不了这闷热的夜晚了。Julien跟进了厨房,突然拿出一把刀,割腕自尽。 四年后,在巴黎,Mado,Betrice和Lili相遇了,除了Lili已经成了小有名气的影星之外,似乎一切都已经回到了正轨。契诃夫的《海鸥》的第四幕的确是四年后,年轻的主人公的确也已经为了挣钱,写了一部剧本,然后他最终还是迷失了;然而电影中的Julien却最终和Lili和解,并决定请她来出演自己第一部电影中的女主角,这毕竟是他们曾经共同的经历,他已经走出了四年前的迷惘和绝望,包括他的初恋,如今他很幸福,娶了深爱着他的Jeanne,并且生了一个女孩。Jeanne始终爱Julien,并认定他有天赋,她对自己的魅力不自信,觉得无法获得他的爱情,在契诃夫的《海鸥》中她嫁给了一个猥琐的年轻诗人,为了生计在不断凭空抱怨着生活的不公和艰难。电影中终于给了她一个完美的结局。导演和剧作家毕竟相隔了一个世纪,并且又在两个文化氛围完全不同的国度和时代,这也顺理成章。 至于Mado的哥哥,是个挣扎在老化中的人,他在成日的关于生活已经抛弃了他的抱怨中找不到出路,只会进一步发现他的无用,他只要坐下就入睡,没准哪天就这样昏昏迷迷的睡死过去。然而他还是很可爱。至于医生,是契诃夫笔下永远都少不了的一个角色,他始终都在爱着女主人,不管是在《海鸥》中,还是在《三姊妹》中,还是在《万尼亚舅舅》中。影片给了他一个只要用力就流鼻血的特点,很有意思,叫他一偷情就流鼻血,暮鼓晨钟般的点睛之笔。 最后说道Lili,她就是契诃夫用海鸥来象征的女主角。她毅然抛弃自己的初恋,投奔到Betrice的怀抱,似乎并不完全是为了到巴黎出名。她在看到他的第一眼起,眼睛就不离他左右,似乎被他的气质吸引。她毅然跟他私奔到巴黎,四年后已经成了炙手可热的女明星。然而她的回来,参与Julien的第一部电影,来寻找自己初恋的影子的时候,给了我救赎的好感。 当我们看到影片的结尾,关于之前的所有紧张都慢慢的化解了,关于艺术的新的形式,已经找到了现实的土壤,可供开花结果。终于,似乎是一百年前的契诃夫的所有关于艺术的困惑和迷惘,终于找到了合适它们的土地,戏里戏外,解答的充分无疑了。 |
诺亚方舟 写于00:58:55 诺亚方舟全部日记 当天网友日记 评论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