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 荐 日 记 |
| 推 荐 专 题 |
|
|
|
|
|
2004年12月5日 星期日 |
昨天仓促地回了天津,为了是签住房贷款的协议。 爷爷退休前是造纸厂的职工,以前我们家就住在工厂的宿舍。工厂的位置在城郊结合部,那宿舍是平房,还是日本人殖民统治建厂的时候留下来的,屋子的格局是日式结构,进厅要上台阶,木质地板还有拉门。日本是个地震多发的国家,所以屋子也考虑到了防震的要求,它是被几个墩子支撑起来的,我不是学建筑的,不知道这样表述有没有说清楚。小的时候我经常翘开地板向我的同学炫耀我家的房子是悬空的。 这房子的规模按照现在单元楼房的标准看,算得上小型的三室一厅一厨一卫,而且还带一大一小两个小院。八十年代的时候,觉得住在这样的房子里面是件让人很羡慕的事情,而且其乐融融。开始厌恶这个房子是因为整个社会的生活舒适度在提高,而我们则在踏步。 首先就是取暖的问题,冬天平房取暖只能依靠炉子,一生火屋子里面少不了烟,既呛又脏而且换煤、掏炉灰的时候刺鼻的味道和碎屑也让人非常不悦,比起享受集中供热的住户,不但肮脏,而且温度也不达标,两脚经常全天冰冷,只有在晚上热水泡脚的时候才开化。 其次是娱乐,96的时候有线电视开始逐渐发展,虽说现在觉得电视节目真的很没意思,不过当时中国电视正在多元化发展的上升期,而且一下子可以选择那么多频道,有线电视的诱惑力是不可抗拒的,但是我们是平房,因为成本太高所以不能安装,所以在其他人家因为电视机频道容量不够,而通过安装机顶盒来扩大接受范围的时候,我们面对很早就拥有了30个频道容量的电视机,只能死守着5个频道调来调去。这个问题持续到到我上大学的时候,一直到01年通过市长现场办公会才解决了问题。 第三是洗澡。能在自己家洗澡无疑是生活质量提高的表现。小时候只能去爷爷工厂的职工澡堂,而且去过好几个,每次洗澡前要带上替换的衣服,还有拖鞋,沐浴洗发用品等等,特别是冬天足足一大包。澡堂的环境也参差不齐,有一个澡堂只有澡池,没有淋浴,而且澡池小的只能容纳5、6个人,现在看来泡在池子里是不太卫生的,不过那时却是必须的程序。在澡堂洗澡还有一个不好,就是水温不能按各自需要控制,淋浴还好,但是在澡池里泡澡的大爷们总喜欢把热气管打开,把水温调得烫烫的,这样才觉得舒服,可是我当时还是个小孩子,细皮嫩肉的哪受得了这份罪啊。后来,工厂的效益越来越差,不允许职工家属去洗澡了。当时有很多人家已经用上了最早的燃气热水气,我们也决定要赶这个新潮,但是负责安装的公司以安全为由拒绝受理我们的申请。洋办法不行,我们就用土办法,在厨房固定了一个大铁筒,然后通好管子到卫生间,安上开关,接上喷头。每次洗澡先做一大锅热水,再倒入凉水,最后把胳膊放进筒里搅和搅和,水温合适了,就拿个盖子把铁筒封好保温,这样就能洗个舒服澡了。不过这个办法到了冬天就不大行了,所以冬天我只能去离我家很近的老姨家去洗,去之前还要预约好,有的时候天太冷,学习紧张,就一周才去洗一次,现在想象都觉得好可怕,难道当时身上不痒,不臭吗?况且一周三节体育课呢,呵呵。 第四是周边环境。这职工宿舍与工厂一湖之隔,说是湖其实就是造纸厂的滤水池,很小的时候还能去游水,不过当我上了小学那池子就污染得不能让人下水了,但是偶尔依然可以看见有些人在里面捞虾。职工宿舍不临街,如果要去城市主干道做车,要弯弯绕走好长一段路,路面很窄,汽车只能容一量进入,人都说狭路相逢勇者胜,可如果再我们这条小路上要是两辆汽车偏巧对面,除非勇得汽车变飞机。路虽然窄,但好在起初挺干净,后来个体经济放开了,在路两边摆摊设点开小铺的越来越多,店铺多垃圾自然也就多,而且排水系统不好,所以一下雨就污水横流,出门是件很头疼的事。周边环境差,来访的朋友自然也就少了,而且我们也想去城里透透气,不过每次要是晚了打车回家,都很不好意思让师傅给我们拉到家门口,因为怕人家进得来出不去,呵呵。 第五是供电。造纸厂曾经是天津的知名企业,工厂的规模很大,职工宿舍的供电一直是由工厂提供。不过后来国企普遍不行了,这用电也自然就不能保证了,拉闸断电是家常便饭,开始还好,有固定时间,后来就变得隔三差五的闪电袭击,而且停电时间越来越长,有一次我假期看毛片的时候突然停电了,眼瞅着就到父母下班的时间了,心里这个急啊!!再到往后连节日都不能保证用电了,我印象最深的是除夕夜居然也会断电,而且从中午一直持续到晚上7点多。那阵工厂效益不好,职工发不出工资,所以就有不少人偷电,偷得越多,工厂负担越重,于是越要限电,从此恶性循环,光明鲜矣。 从我爷爷结婚有了孩子开始,我们家就住在这个职工宿舍里。当我们的国家全面步入小康社会的时候,我们的居住条件没有什么根本的改变,住房问题成了我们家的心病。工厂效益每况愈下,你目睹着一个曾经的巨人只拥有那庞大的千疮百孔的躯壳,而精神上却变成了侏儒,而作为这个工厂一名普通退休员工的爷爷自然不会享受到什么福利。而我的父母因为特殊的原因无法承担改变生活状况的责任,也就只有等我踏上工作岗位之后才会有可能改善我们的这个家。 说来也巧,从98年开始就传出因为工厂即将倒闭而要拍卖工厂用地的传闻,我们全家都把希望寄托在这个传闻的实现上,那个时候拆不拆,什么时候拆成为了我每次从大学回家必须要谈论的话题。一直到01年,爷爷得到了确凿的消息说,02年年初就拆,赶快先找房中转一下,以免麻烦,我们没有钱租房,于是父母住在姥姥名下的一所小房里,爷爷和姑姑一起住。本指望忍一忍就好,谁知拆迁的消息一拖再拖,每次都有新的时间传来,又被更新的时间替代,原本团圆的一家人也开始了两地分居的生活,直到现在我们的老房子还是没倒呢!不过这次回家听说地皮已经拍卖完了,就等着开放商一声令下了。 我们的房子不见拆,姥姥名下的小房却真得要拆了。于是父母的住宿成为了问题,爷爷写信告诉我,爸爸为此而失眠。最后在姑姑的主持下,决定利用一切力量买套新房。 昨天回家看到了新房,和姑姑新买的房在一个小区,小区以前有个很好听的名字叫三味舒屋,后来由于涉嫌侵权而改了另外一个不提也罢的名字。选择在这落脚,是因为父母和爷爷都需要人照顾,而在北京的我有点鞭长莫及。 这套房是小区最便宜的一套,当时姑姑在售楼处问讯的时候,就对售楼小姐说我们不挑户型,您把最便宜的几个单元告诉我们,满意就选一个。于是就有了这套新房子,和北京比起来花消还是很便宜的,房价一供24万,首付是找亲戚朋友借的,等我们的职工宿舍拆了拿分到的津贴还,贷款的月供由我承担,每月1000元。 这房子不大,在6楼顶层,是小复式的结构,一层是一室一厅,楼上是一室一厅,增送一个露台,加在一起88平米,好在客厅和卧室都朝阳。姑姑说妈妈因为买了房,兴奋得好几个晚上睡不着觉,终于结束生炉火的日子了。 我们的35#楼是整个小区的最后一排,往前就是马路,再往前就是一大片水池,像是渔塘,透过玻璃窗可以清楚得看到平静的湖面,就象当时可以看到那个滤水池一样。 真好,家里有了自己的房! |
故梦扬帆 写于12:24:16 故梦扬帆全部日记 当天网友日记 评论 |
|
|
|
|
|